Tuesday, November 13, 2012

董向慧 2005中國未來十年經濟形勢預測


中國未來十年經濟形勢預測

 (2005)



看著每年GDP8%——9%的增長和國內的歡欣鼓舞,心裡是憤恨和悲哀,一個民族沒有長遠的目標與反省的勇氣,總有一天要為自己的自大和狂妄付出代價:
  
   中國經濟的增長越來越依賴於進出口貿易,而國內的消費卻是萎靡不振,總結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三大引擎,可以歸結為三點:人口、資金、土地。下面我們從這三方面逐一分析。

   一、人口,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農業人口占的比例最大,這些廉價的勞動力是中國產品競爭力的核心。廣州、深圳一帶的農民工近十幾年來工資只漲了幾塊錢,但是相應的物價不知道漲了多少倍,他們沒有失業保險、沒有勞動保障,甚至人的尊嚴。近來不是有調查說農村人幸福感要比城裡人高,那他們怎麼不回老家種地?
   他們何嘗不想,但是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種地是負收入,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商品社會沒有錢還不是等死。那農產品價格怎麼就這麼低呢?從歷史上看,建國以來城市通過「剪刀差」剝削農村,實現工業積累。在改革開放初期,農民確實得到了實惠,但是我們不斷深化的所謂糧食流通體制把糧食的價格一壓再壓,農產業附加值完全被城市拿走,讓我記憶猶新的是9899年,豬肉已經到了2元一斤,農民賠得一塌糊塗。如果不壓低農產民價格,工業建設的勞動力價格怎麼會降下來,降不下來產品怎麼有競爭力,城市人的收入怎麼能提高。三農問題不過是不斷擴大的剪刀差。這是第一點:持續不斷擴大的剪刀差為經濟提供了無限量的廉價勞動力。

   第二、資金,中國是一個儲蓄率非常高的國家,我們的父輩的消費觀念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養兒防老」,沒有錢以後老了怎麼辦,孩子結婚、上學怎麼辦。所以在沒有相應的社會保障和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人們是不敢花錢的。這讓政府很為難,不還錢怎麼辦?好辦,政府逼你花,於是教育產業化、醫療產業化、住房產業化,這三座大山就是抽走我們血液的大泵。同時,政府大量增發國債,搞基礎設施建設,銀行大量的壞賬(10萬億以上),這些錢全部落入了官員的腰包,所謂啖股實腹也就不過如此。而這些錢富人們是不會投入生產建設的,他們會相盡辦法轉移,出國。所以,第二點就是人民幣有著通貨膨脹的危險。

   第三、土地,土地現在每年以1000萬畝的速度減少,中國又是一個人口大國,現在政府明令禁止耕地轉為建設用地,但是各地失去土地的農民的上訪卻是絡繹不絕,哪裡有投資,地方政府官員會不惜代價的招商引資。大量失地農民成為游離於城市和農村的流民。國家的糧食安全令人堪憂。

   總結以上三點,我國的經濟是一個權貴資本化的過程,也就是說經濟發展不能持續,現在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如果能落實實在是民族之幸。

   目前中國最大的危險有兩個:權貴化、殖民化,二者結合的結果就是經濟危機,2005年對於金融改革以及房地產價格調整是關鍵的一年,如果沒有實質的改變,2009年中國的危機將是不可避免,20092015年是一個社會矛盾激化和凸現的時期,經濟危機的結果首先是大量農村人口返鄉,失去土地的農民是社會危機的導火索。然後就是普遍的衝突。

  
  特別是第二點,其盤剝程度古今中外難以企及:

  一、大搞教育、醫療、住房產業化,把本來屬於公共福利的東西變為花錢購買,本來人民交了稅就是為了得到這些公共福利,結果還要再次花錢,這些錢最終通過種種渠道流入到各級貪官污吏、奸商權貴的手中,是為擠血;
  
  二、國企虧損,財政買單,財政的錢是人民的稅收,而國企的錢虧到哪裡去了呢?當然是各級貪官污吏、奸商權貴的腰包裡去了,是為搾血;
  
  三、巨額銀行壞賬,怎麼處理呢?分離出來,成為全國人民的壞賬,最終要由全國人民繳納的稅收來彌補,而這些壞賬是怎麼造成的呢?很大一部分就是銀行官員(王雪冰、張恩照、高山之流)與奸商內外勾結,吞噬到他們自己的腰包裡去了,是為喝血;
  
  四、通過個人所得稅,再次將普通工薪階層的收入的10-20%刮走,可能有人會說,有錢人也交了稅的,沒錯,他們是交了稅的,但是一方面他們跟官員勾結可以逃稅漏稅,普通工薪階層做不到,另一方面這些交上去的稅收最終還是流入到他們自己的腰包裡去了,是為抽血。
  
  這就是為什麼改革了30年,人民群眾還是如此貧困的原因,下面用一個示意圖來說明:
  
  
  福利產業化消費-----------〉權貴奸商利潤
  
  
  壓低工資產生的超額利潤----〉權貴奸商利潤
  
  
  各種稅收------------------〉國家財政-------〉為銀行壞賬、國企虧損買單---〉貪官污吏、權貴奸商黑色收入


-------------------------------------------------------------
2008


    技術層次的預測:





    一、ZF(政府)主導的投資繼續強化郎鹹平說的「二元經濟結構」,拉大貧富差距,帶來社會衝突。在現有的利益結構下通過投資拉動內需,只能加劇權力尋租,不會帶來居民消費能力的增長。在大規模高速公路與鐵路的建設過程中,失地農民將會越來越多,而他們的利益依然不會得到任何有力的保障。



    二、土地制度不會有根本性變革。探討地權流轉的目的是為了釋放農民的消費能力,拉動內需。但從歷史經驗、糧食安全與農民安置角度考慮,大範圍的、根本性的土地制度變革沒有可能。而當前政府拉動內需的策略已經顯現出:政府已經轉變了以釋放土地作為拉動內需手段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歸還農民地權將增加公路鐵路建設征地成本與時間。



    三、全國性的房地產泡沫已經形成,房地產市場將面臨大幅度調整。套現或有政府背景的開發商轉戰公路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炒房者、中小開發商被深度套牢。房產價格逐漸回歸,這一過程在大城市需要四年,在中小城市需要七年。



    四、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與以往群體性事件不同的是,中產階級的「下流化」將促使其與下層民眾走向聯合。兩者的聯合促使以利益訴求作為目標的群體性事件帶有意識形態的色彩。政府應該盡快建立制度化的解決方式來處理群體性事件,否則,中產階層與下層民眾的結合將使得群體性事件轉變為大規模的社會運動。



    五、我們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開始凸現。最嚴重的是西南方向。那裡有天朝的顏色湖。每每想到這裡,我就不寒而慄。



    六、國際形勢會有較大變化,king二世(金正日)的離去為美國全球擴張戰略消除一個堡壘。而我國也將失去為數不多的戰略橋頭堡。美中從貿易到意識形態層面的摩擦加劇。


  指點不敢當,我只說一些自己的思考。

  1、世界上有一種力量叫做勢,在時機尚未來臨之時,輕舉妄動只會招來禍端。所以第一重要的就是保護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即使有衝突也首先以保全自己為前提。
  2、儲存現金,兌換外幣和保值的物品,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投資房地產領域。有條件出國的,建議通過合法的途徑出去,即使送孩子出去也好。
  3、經濟危機來臨,生活壓力增加,離婚率會逐漸上升。建議結婚的網友搞好家庭關係,攜手共渡難關。多和領導、同事、家人溝通,保持平和心態,和氣生財。
  4、遇見困難的人,在有餘力的條件下,多幫他們一把。一份愛心就能化解一份戾氣。
  5、關注內心世界,理性分析形勢,可以讀一些書。我推薦黃仁宇的書。讀一些關於傳統文化的書籍也是不錯的選擇。

   吃飽了飯上,網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在寒冷天氣中,有許多人為了生存奔波。希望看到帖子的網友遇到


    


所謂經濟轉型,就是在出口衰退的情況下,有效啟動內需。有意思的是,上面居然把大規模建設也成為內需,讓人啼笑皆非。


要啟動真正的消費,首先要讓百姓有錢可消,中國人是有儲蓄的習慣,可這種習慣被三座大山壓迫的異常放大了,說白了,中國人是在被迫儲蓄。22萬億儲蓄,平均每人1萬多元,還要應付不時之需,拿什麼來消費呢?況且,這22萬億中的80%估計掌握在10%以下的人手裡,這些富人的消費增長主要也在奢侈品方面,與經濟無補。

因此,要靠消費來拉動經濟,必須先解決醫療、教育、住房三大問題和貧富懸殊問題,並切實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解決這些問題的前提是什麼呢?是經濟的增長!是否進入死循環了呢?

所以,未來10年,中國都不可能把經濟增長的寶押在內需上,在外需疲軟並將繼續疲軟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發票子、挺地產!所以,房地產是不會消停的,直至惡性通脹的到來


09年總結

  中國經濟的路徑依賴與轉型之痛
  
  
  一、中國經濟的路徑依賴

   2009年,大多數人在迷茫和困惑中度過,人們開始從犬儒主義的自私中走出來,關注世界的變化與自身的處境。而人們最關心的就是,中國的經濟將如何發展,未來將發生什麼。為感謝廣大網友的頂帖,本人對2009年的經濟形勢總結,並對2010年作出預測。

   在我看來,當前中國的經濟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對已有經濟模式高度依賴,另一方面經濟轉型的壓力已空前之大。

   05年的經濟預測中,我已經提到,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有三個「法寶」:無限量的廉價勞動力、高儲蓄率提供的資金、農村土地的低價徵用。這三個紅利說白了就是低人權、低發展、高增長。上述三個「法寶」形塑了中國近三十年來的經濟特徵:建立在廉價勞動力基礎上的出口製造業、建立在GDP為綱基礎上的政府投資以及民眾日益萎靡的消費。隨著2008年世界範圍內的金融危機以及貿易摩擦,中國的出口產業不斷受到打擊,這也相應地造成了失業率的攀升。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匹小馬:出口、投資、消費,只剩下了投資這一匹。

   09年的年初,有一段時間新聞上大談農村土地流轉。在我看來,這是高層為保持經濟增長想出來的一個辦法,但很快就被證明不可行。農村土地制度事關糧食的安全,通過農村土地流轉來釋放GDP的論證不久就銷聲匿跡。這個時候,中國式的「凱恩斯主義」閃亮登場:通過大量發放貸款來拉動經濟增長,簡稱保8。那麼,為什麼一定要保8呢?

   8毫無疑問會帶來很多風險,但中國經濟模式三十年來的高速增長已形成了巨大的慣性:上層強調以發展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保8是為了以經濟的增長來「解決」社會中的種種問題。這就好像一個沒有穿衣服的游泳者,8%GDP增長就是海面,保不住8就得裸泳了。

   對於海量信貸,地方政府是嚴重支持的。長期以來,地方政府為了提高GDP,不斷地招商引資,而這次大規模的放貸絕對是天賜良機。在7萬億甚至更多的貸款被放出來之後,地方的基礎建設在不斷地瘋狂擴張,房地產市場也異常火暴,通貨預期也在持續刺激著人們的神經。而屢屢刷新記錄的房價讓更多地民眾異常憤怒和無奈。

   有學者指出,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追究其根源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財權、事權不對稱導致的:在兩稅制下,中央政府將穩定的、大塊的稅收拿走,而地方政府只能分得零散的、不穩定的小稅種;中央政府在取得財權上優勢的同時,將醫療、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事項下放。這樣就產生了地方政府事權大、財權小,而中央政府事權小、財權大的不合理現象。在以GDP作為考核政績的標準下,為了陞官,為了搞活地方經濟,地方政府開始將公共產品推向市場尋租,而其中爭議最多的就是房地產行業。(詳細內容見瞭望週刊)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房地產早已成為第二財政。房子價格越高,土地就越值錢;土地越值錢,稅收就越有「錢途」。所以,不解決財權與事權的分配問題,不解決政績的評價標準問題,房地產產業不會有根本地變化。在今天,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存在巨大泡沫已成共識,但這個泡沫對於地方財政來說,確是好東西。

   依賴政府投資保持經濟增長,依靠經濟增長掩蓋社會問題,這種飲鴆止渴的模式在今天依然存在著強大的慣性。這一慣性的背後既有維持穩定的考慮,也有利益集團的支持。問題是,這種模式還能持續多久?

   在我看來,這種模式最多還能維持兩年,中國居民銀行中的存款總量在22萬億左右,按照每年7萬億的放貸量估計,最多能夠維持三年:200920102011年。但這樣的放貸所產生的問題更為嚴重:大規模地放貸會不斷地拉大貧富差距,造成財富鴻溝;會繼續吹大房地產泡沫,帶來巨大經濟風險;會造成更為嚴重的產能過剩,浪費社會財富;最後一條,會徹底喪失經濟轉型的機會。

   但就目前的形勢看來,放貸就如同吸毒,很容易上癮,很難戒除掉。在新的經濟增長點沒有出現的時候,不依靠政府投資,我們又依靠什麼呢?
  
  
  二、中國經濟的轉型之痛
  
   中國自古以來就具有超穩定的結構,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裡就講到,明朝時候,古代中國的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無論是皇帝、宰相,還是思想家、軍事家,他們的創造力都被一台陳舊的機器所扼殺,生活在這一機制裡面的每個人,都苦悶而痛苦。我認為,要不是西方文明的衝擊,中國現在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
   把目光拉回當代,我發現身邊的每個人生活得都很壓抑。有錢人生活地苦悶、窮人生活地更苦悶。每個人都對現狀不滿,但每個人又無可奈何。我想,這就是中華文明之偉大之處吧。幸運地是,中國早已不是天下,而僅僅是一個民族國家。即使內部死水一潭,外面的世界依然有清風吹來。
   哥本哈根會議剛剛閉幕,不管有沒有成果,碳減排已成為共識。中國經濟的高耗能低產出已路人皆知,而其中建築行業的耗能佔整個耗能的40%如果中國人要按照美國人的標準生活,那恐怕還要幾個地球才夠。
   中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的表現,充分說明了中國經濟模式的路徑依賴。如果協商難以解決問題,只能通過衝突來解決。可以預見的是,在美國等緊鑼密鼓籌備新能源計劃的同時,中國的外貿遇到的阻力只會更大。
   在減排的國際壓力下,中國的經濟轉型變得十分迫切。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人口紅利的消失,貧富鴻溝的擴大,產業結構的落後,經濟增長的畸形,種種矛盾接踵而來。讓我們想一想十幾年前
  的棉紡廠,那個時候棉紡工人多自豪。而如今,沒有核心技術,沒有財富積累的天朝經濟,是否要淪為世界性的棉紡廠呢?
   不論這場轉型對於身處其中的國人來說有多不情願,我們都不得不走這條路。而在被動下的轉型,又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困難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2010年預測:
    

     如果說2009年的核心詞彙是經濟與迷惑,2010年的核心詞彙將是「戰爭」與改變。
     最近,奧巴馬的全民醫保方案已經一隻腳邁進了成功的門裡。全民醫保中受益的是中低收入者,而利益受損的是醫療保險等利益集團,奧巴馬所說的「改變」思路可見一斑:擴展政府的公共服務,

    保護中低階層的利益。我在這裡闡述美國醫改的目的是要說明,奧巴馬的執政思路與美國正在發生的變化。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美國消費、中國生產」的模式佔據主導地位。這一模式對美國的金融家、銀行家等國際資本家當然是求之不得,但對於普通民眾則削減了就業機會。08年的金融危機暴露出了這一模式的缺陷,而改變這一模式的選舉理念為奧巴馬贏得了民眾的選票。

     在美國這樣一個自由主義與市場經濟理念占主導的國家,這種帶有「反市場」、「社會主義」色彩的醫改方案能夠獲得通過,充分說明美國人對「改變」做出了妥協。而這種妥協背後隱含的條件就是:削減政府赤字、改變「美國消費、中國生產」的模式、縮小財富差距。


     除了醫療改革,新能源計劃也是奧巴馬力推的。這一方案在我看來是要為美國在世界財富食物鏈上取得新的制高點,依靠石油發家的各個國家和地區,將在新能源計劃的實施中被「邊緣化」。
     將醫療改革與新能源計劃思路放在一起,我們不難發現美國正在發生的「改變」。這一「改變」將帶來世界的改變。

    
    
    1、貿易大戰。在世界範圍經濟危機出現的時候,戰爭往往是最有效的手段。19291933年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是二戰的最主要根源。今天各個大國都有了核武器,大國之間軍事戰爭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但貿易戰、金融戰、意識形態戰的可能性都將大大提升。我預測2010年天朝與美歐等地的貿易戰將會繼續進行並升級,碳關稅也將呼之欲出。
    
    2、意識形態大戰。在奧巴馬宣誓的時候,我發現他的手紋智慧線與情感線中間有一個很明顯的十字紋。十字紋代表著對神秘事物的喜好,也代表著理想主義和追求信仰。因此,僅就個人喜好來看,奧巴馬對原教旨主義等意識形態持有「敵視」。而現在意識形態戰的時機已經到來,所以2010
    意識形態戰將有大戲開演。
    
    
    3、我在前面預測過,房地產價格的回歸大概需要4年時間。按照現在的貸款規模,2010年房地產市場依舊不會冷清,20112012年之交是泡沫破滅的時期。理由如下:22萬億的居民存款最多能支撐3年的大量放貸;美圓在逐漸降低流動性,升值預期變大;美國已經由唱多天朝到唱衰天朝,2011年熱錢撤退能夠利益最大化。
    
    
    4、高層會出台刺激消費的優惠政策,提高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的投入,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等體制內機構人員增加工資。
    
    
    5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能夠提高天朝的世界知名度,並為文化產業的振興帶來好機會。新聞傳媒行業也會出現較大的開放、調整,新聞的透明度有望提升。網絡傳媒會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6、繼續加大對黑社會、官商勾結的打擊力度,對司法系統的不公正現象進行大幅度的調整。這一年在外部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只能通過這些方式來釋放社會矛盾,從而改善民生事業。
    
    
    7、明年很可能在美國與ISL(回教)國家之間發生戰爭,世界範圍將掀起軍備競賽的浪潮。伊朗將發生重要的變化,天朝在邊疆面臨的衝突概率也比較大,如:中印,南海等。在伊朗、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緬甸、美國之間要上演什麼樣的故事呢?
    
    8、水資源短缺惡化,顏色湖的問題更嚴重。
    
    
    9、明年是世界性民主化浪潮推進的一年,大多原教旨主義的精神領袖焦頭爛額,有些可能會向上帝報道。
    
    
    10KB(KILL BILL) 恐怖主義內化。在2008年的預測中,我提到過群體性事件與某種思想結合的危險性。現在看來,當前天朝承認經濟差距又不解決差距的做法,會激發小群體的原教旨主義情緒。不要以為KB(KILL BILL) 恐怖主義只打美國人,2010年很可能KB(KILL BILL) 恐怖主義要上岸。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