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特務間諜大揭密、讓你認清周圍形形色色豺狼嘴臉
* 共特資料 *
特務情報部門是中共國最神秘的部門,其中尤以總參、國安、公安等機構最為臭名昭著,本文在下面將逐一加以介紹。
* 總參軍事情報間諜機構
在早期的戰爭年代,共產軍總參謀部只是一個單純的軍事指揮機構,那時的軍事情報機構是在中央軍委之下設置的總情報部,而總參之下只設有一個主管情報的二級部門。其後,隨著中共軍事建制的不斷調整,所有的軍事部門都歸入了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和總後勤部(即所謂的三總部),軍事情報機構也相應地編到了總參二部、三部和總政治部聯絡部名下,從而確立了今天傳聞中的共產軍情報特務架構。
外界俗稱的「總參情報部」是指總參二部,這是因為總參二部主要負責搜集軍事情報,它包括有三部分功能﹕
一 是向外國派遣以各種身份為掩護的搜集軍事情報的特務﹔
二 是從外國的公開出版物上分析軍事情報﹔
三 是向中共國駐外使館派出武官。
為滿足軍事戰略情報需求而從事搜集活動的軍事特使(間諜),屬於總參二部特使處。特使處又叫三處,有四百多員工,按地理位置和所在地區對特使搜集活動的重要性,又被細分為幾個小組。其中,最重要也許是最活躍的一個小組,據悉是以土耳其為基地的,而另一小組好像是設在非洲,其它一些小組的活動中心設在哪裡則鮮為人知。
中共國軍事特使負責搜集有關外國武器技術、戰爭規模、軍事學說、經濟和政策方面的情報。很多這種信息都能從公開渠道得到,但敏感技術一般來說還必須採取秘密方式才能獲得。正因為軍事特使肩負秘密搜集情報的任務,所以必須通過內部培訓項目來訓練間諜們的專業技能,而諜報技巧和語言能力則是培訓項目中必不可少的。最近被重新命名為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的南京外交學院,就是專屬總參二部的用以傳授共產間諜諜報技巧和外語能力的一所大專院校。
總參二部還設置有三個情報分析處,專門負責對特定地域目標進行深層次的情報分析﹕
四處集中瞭解獨聯體和東歐的政治軍事政策,
六處的工作重點是與中共國相鄰的亞洲國家,
五處則是美國和西方國家分析處。
一般來說,五處主要是利用公開渠道得到的出版物進行政治和經濟分析,它們最喜歡的兩個美國資料來源就是國會的報告和藍德(RAND)公司的文件。由於這些特務對美國和歐洲公開出版物所反映的文化、政治信息有很強的辨析能力,因此五處間諜都是中共花長時間、大力氣專門培養出來的能適應西方生活環境的分析專才。而且,五處派駐美國的分析家大都在美國工作很多年,對西方世界瞭解甚多,所以在中共國情報圈內都享有較高的聲譽。
總參二部新成立的科技處又叫七處,職責是研究、設計和開發技術。它下屬有六個研究機構﹕
開發諜報設備的第五十八研究所、
生產技術性援助設備的海鷗電子設備廠、
北京電子廠、
第五十七研究所、
北方交通大學計算機中心和
該處自己的計算機中心。
七處的存在表明,總參二部正在策劃瞄準國外未來科學技術的諜報活動,而軍事技術搜集單位和科研中心緊密合作,也強有力地証明瞭技術情報支援在中共國高科技武器發展方面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總參二部下屬的其它機構是﹕
一、檔案局,專事收藏海外的公開出版物,而負責翻譯和重新出版其他國家軍事雜誌的對外軍事出版公司則是該處的下屬單位﹔
二、機要局,負責處理、傳達和收藏機密文件,並為文件的分類統一標準﹔
三、綜合局,為工作人員提供後勤服務,如交通、辦公設備、娛樂中心和飲食等﹔
四、警衛局,負責中共國和共產軍中央軍委委員及各總部頭頭的人身安全,它在二部各機構的安全工作中享有特殊的司法權,尤其是在預算和支配行動方面享有最大的自主權。
總參三部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偵聽,也就是通過設在各邊境和沿海地區的無數「監聽站」進行電子情報的截收工作。該部情報人員負責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監聽監看外國的無線電信號和視頻節目﹔互聯網出現後,又增加了對電子網絡的監視任務。
需要說明的是,現在的總參二部、總參三部,都早已不只局限於從事軍事情報工作了。例如,總參三部目前有十三萬大軍負責監聽所有的國際長途電話、傳真,並進行同步錄音﹔為此,工作人員只需在監聽設備上預先輸入一些特定人物名字、敏感事件名稱以及一些隱諱詞彙,錄音機、傳真機就會在相應信號進入時自動跳出,方便監聽特務及時跟蹤蹤監視檢查。
中共國駐各國大使館的武官都是由總參二部派出的,而不是一般認為的由外交部或國防部派出的。武官全都是有軍職的,級別最高的是駐美國的武官、正軍級、軍銜是少將。駐其他國家的武官有些是正軍、有些是副軍,但多數國家的駐在武官都是正師級,也就是大校。
現任共產軍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的熊光楷,原來曾任總參二部的副部長、部長。九九年因遠華走私案被調離該部部長職位的姬勝德是九五年接任部長職位的,後被調到軍事學院下面的一個負責制定軍事條例的部當副部長,實際上是降了半級﹔姬也是在此職位上被正式逮捕的。
一般來說,按照總參二部負責對外搜集情報的職能,它是不能插手中共國內部事物的,可無法令人理解的是,地方上的事務總參特務有時也會介入。為此,在共產國的重要城市,總參二部就設置了五個局﹕
廣州局、
北京局、
天津局、
上海局、
瀋陽局。
這些局,都是以駐在城市某某辦公室的名義出現的,從名字上看,根本看不出是特務部門派出單位。比如說,廣州局就叫廣州市人民政府第幾辦公室,北京局就叫北京市人民政府第幾辦公室。二○○○年十一月,北京那個辦公室的正、副局長、正、副政委全都給撤了,原因僅只是這些人系姬勝德部下,而走馬上任的新局長卻是原來駐俄羅斯的郭姓武官。由此,也從另一個側面証實了,這類以市府辦公室名義出現的機構同總參二部的緊密組織關係。
此外,共產軍的七大軍區(廣州、蘭州、南京、成都、濟南、北京、瀋陽)也都擁有自己的情報部門,但級別不高,屬正師級。而總參二部是正軍級,所以姬勝德是少將﹔原總參二部部長、著名特務頭子熊光楷,也只是在當上副總長後提的上將。軍區情報系統的業務同總參二部有些交叉,例如在對外派人方面,特別是在派駐香港方面,軍區情報部門也可派出。但一般來說,除港澳以外的地區,派到加拿大、美國的軍情人員,肯定是總參二部派的,不會是軍區情報部派的。
總參二部還有一個研究機構,對外的公開名稱是「國際戰略研究學會」。所以,凡屬戰略研究協會的專家學者,都是總參二部的軍官。比如說,在陳水扁上台以後,台海局勢緊張期間,經常發表針對台灣講話的那位共產學者辛旗,這就是總參二部的一個秀才。總參二部的情報水準比黨國的國家安全部要高出很多,因為它從紅軍時代一直延續到現在,根基深遠,有中共國的CIA (美國中央情報局)之稱。
* 三種等級的情報特務﹕密工、商干、掛靠
自從共產軍開始搞第三產業以來,軍隊走私發展越來越大,這也吸引了中共國社會上許多人以有軍方背景為榮,當然更希望有軍情背景做靠山。中共國特色的一道新的風景線就是,許多人都願意自報家門、宣稱自己是總參二部的人,遠華走私案巨頭賴昌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然而,在總參二部特務的圈子裡,特務和特務卻有非常大的區別,這是一般外人甚少瞭解的。按規定,總參二部情報間諜分三類﹕密工、商干和掛靠。
第一種特務是總參二部的專職間諜,是受過專業培訓的在編人員,在圈子裡被稱為「密工」(國安部和公安部的這類在編特務則叫「密干」)。
第二種特務是半在編的,在圈子裡被稱為「商干」。說他們「半在編」,就是因為這些人的名字上了情報部的電腦,但是人員並沒有進入軍情系統的行政編制。我們舉一個例子﹕比如一個叫張鵬的,在廣東出事了,不管他是打人了、搶劫了、還是開地下妓院了,只要沒有死人,公安來抓張鵬的時候,張鵬就可以說﹕你不能動我,我是搞情報的,某某的人。另外,如果張鵬出境時,超過中共國外匯管理局關於共產國民到香港只能帶六千港幣的規定、隨身帶了六十萬港幣被海關抓住,張鵬又會告訴海關的人,你不能動我,我是情報口的,是某某的人。這時,海關就可能
會打個電話到有關部門去問,而因張鵬的名字是上了情報口電腦的,那邊就會說﹕張鵬是我們的人。這樣確認了之後,海關這時就只能放人、放錢了。
其實在第二種人裡邊,又可以分兩類﹕一類是比較接近於「密工」的,是既上了軍情電腦名單、也正式發了軍裝的,並且在名義上還有一份工資,軍委是認賬的。如果這個人確實是因為搞情報工作送了命,那麼這筆錢會交給這個人的家屬﹔或許,他的這份工資平時並沒有領取,但共產國家也會替他存著。而另一類人其實並不做情報,也可以說這類人進軍情部門純粹是為了平時能夠靠二部的關係作買賣賺很多錢。因為,誰都知道,中共國軍情部門有所謂的免檢章,有貨物進口免檢的絕對特權,這種人如果同軍情部門的關係過硬,可以賺很多錢。這時,這個人就可以拿出一部分所得,捐給共產國家,支援中共國的軍事情報工作,算是互惠吧﹗
第三種人被稱為「掛靠」,中共國社會上這種人最多。但實際上,這些人的絕大部分都是掛靠在軍情部門設在地方上的辦公室的,比如說,掛靠在廣州軍區情報部設在地方上的「廣東省人民政府第五辦公室」。五辦原來的政委叫傅軍,級別相當於廣州軍區情報部的副部長,以前當過廣州軍區人事處的處長﹔而這些辦公室的下邊又設有很多處,廣東省「五辦」下面就有五、六個處,每個處都有處長、副處長。每當掛靠者需要後台時,他就可以聲稱「我是傅軍的人」,或者聲稱是五辦某某處長的人。當年,共產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給情報口的十六字方針最後四個字就是﹕商情兩旺(以商養情),這就使掛靠上軍情部門的奸商們有了尚方寶劍,並為其謀取經濟上的最大利潤加上了雙料的政治保險。
也正是因為奸商們利用情報特務的特殊身份在社會上猖狂活動,所以一時間中共國的這類地方性軍情辦公室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地膨脹了起來。據說,當初李長春接管廣東的時候,他曾給江澤民打過一個報告,稱廣東省有二十二個「辦公室」,全都是軍、警、憲、特的。比如說,「一辦」和「三辦」是省公安廳的,三辦是「港澳工委」的,「四辦」是總參二部的,「五辦」是廣州軍區情報部的,而「保利集團」是「十六辦」,劉華清的女兒劉超英是「十七辦」,劉華清的兒媳婦鄭莉是「二十二辦」。
在香港歸共前後,分管香港情報的港澳工委下面掛靠了很多人,尤其是當時為了保証香港的順利歸共、保証香港的穩定,中共國政府曾派遣了大批特工潛伏香港,這裡面當然也不乏「掛靠」的奸商特務。舉個例子﹕在香港的某親共黨派中,除了主席之外,其他的所有頭頭都是共產黨員。香港的一家主要電視傳媒鳳凰衛視的老板劉長樂,就是總參二部派出的文化特務﹔據說,香港另一知名電視傳媒的第一大股東也是中共國家安全部的人,只不過是以某X 公司的名義出現而已。這裡需要補充說明的是,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二日,江澤民下令軍隊和商業脫鉤,但並不包括軍情部門在海外的公司。
筆者遇到過一個曾經在部隊文工團工作、後來又在香港工作過幾年的朋友,他告訴筆者,他移居香港後,見到了自己以前在部隊認識的一個戰友,這位戰友也已經拿到了香港的居留權了。那人是早些時候帶著任務被派到香港的,其任務就是到各大商場、酒樓、酒店、電影院等地聽人「聊天兒」,搜集香港社會上的反共情報,和香港社會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所以,中共國情報圈內有句調侃話﹕如果黨中央把安排往香港的地下共產黨員名單全部公佈出來,那就起碼有一半以上的香港人要移民海外。
屬於「掛靠」的第三種人往往就是在社會上的一些奸商生意人,而這種人在廣東、福建等地區就更多。比如說某個個體戶,他跟「五辦」的某個處長熟,就跟這個處長說願意給這個處做事,這個處長如果看上了這個人,就說,好吧,你是我們的人啦,然後就會發給這個人諸如「廣東省人民政府第五辦公室」的工作証。不明就裡的人,會以為這個人就是廣東省政府的工作人員,而實際上他僅只是在社會上替共產黨搞業餘情報的人。這種人,在整個情報系統裡地位是最低的,但也是在社會上最能唬人的。因為,如果是真的「密工」或者「商干」,本人並不願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只有這種為情報口做事的第三種人才喜歡到處去宣揚自己是總參二部的。但實際上,這種人的名字並不在電腦上,這個人維繫情報部門的關係就是靠搞定某個辦公室的處長或其他頭目,然後打著情報人員的招牌去做買賣,買賣做成後再給這個關係處長一些回扣。「掛靠」特務最好的結局是,如果那個關係處長把回扣上交了,那麼總參二部會向他發一個公文,証明一下他的貢獻。
再舉個例子,比如說,有一個叫王鵬的,要帶六十萬美元出關﹕如果這個王鵬是「密工」或「商干」,那麼王鵬就會順利出關,不會有什麼麻煩﹔但如果王鵬只是屬於「掛靠」,在情報部門的電腦上沒有王鵬的名字,那麼這時候,所謂「幾辦」、「幾辦」的身份就不夠用了。這時候,就需要由廣州軍區出一個公函,說王鵬帶的這六十萬美金是替他們帶的,是到境外搞情報工作需要的,於是這六十萬美金就可以順利通關了。但是這樣做,要事先和情報口打好招呼,說好分給對方多少。還有一種情況,如果王鵬想在深圳開一家桑拿浴室,營業中有賣淫的成分,公安發現了要來抓王鵬。遇到這種種情況,王鵬就要先和「五辦」說好,答應把賺到的錢分出百分之三十的紅利給廣東「五辦」。這樣,「五辦」就會在公安來抓王鵬的時候,以情報部的名義出一份文件,說這個桑拿浴室是他們工作的一個點,是情報部門設的。然而,這種享有「掛靠」待遇的人,其命運往往都掌握在關係處長的手裡,處長不用向主任報,自己控制就可以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福建、廣東、廣西出來混的個體戶,都能拿著個「幾辦」、「幾辦」工作証的原因。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雖然一個「五辦」那樣級別的處長有批一張香港單程証的權利,但這單程証不是由情報部門直接發的,而是得繞個彎子通過黨國公安系統來發。因此,每當情報部門認為有必要時,它就會向公安發証單位出一個公文,說有幾個人要派往香港工作等等,公安就一定會發給這些人單程証的。
儘管第三種人喜歡在社會上吹噓自己是總參二部搞情報的,或者是國安的,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什麼保障的,如果負責他的那個關係處長換了人,新上任處長又不承認他的「掛靠」關係,那他就會被自動「除名」。除非,前任處長向後任處長介紹說,這個關係比較有用,每年能替我們賺多少錢、搞多少情報、對我們很有用,需要新處長繼續支持等等,這個人才會被留下來繼續使用。
* 國安和公安情治特務系統
中共國國家安全部實際上是一九八三年才設立的。早在延安時期,中共的情治單位叫做中共中央社會部。當時的社會部,負責向中共高層提供情報和資訊,並有專人根據當時的國際局勢定期撰寫研究分析文章。中共建政後,該部改為中共中央調查部,中調部負責向駐外使領館派出特工人員,專門負責所在國的情報搜集工作。當時的中調部八局,就負責情報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對外稱「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也就是現在的中共國國家安全部八局的前身。後來,由於中調部在「文革」中捲入派系鬥爭,打亂了陣營,嚴重影響了工作,使得中調部一度被取消,改由總參二部接管。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期,中調部才又逐漸恢復了原有的建制。七十年代末,鄧小平復出,開始進行中共情治機構的改革,派往海外的特工人員,也由以前從中調部派往各駐外使領館,改為以記者、商人、學者等身份作掩護到海外工作。
一九八三年,共產中央政治局秘書長、公安部長劉復之向政治局請示,要求改組中調部,計劃將中調部屬下的安全部和公安部反間諜機構合併成為「國家安全部」。中共政治局批准了這一設想,於是國家安全部正式設立,當時的公安部副部長凌雲出任第一任國家安全部部長。後來,由於在一九八五年發生了國安部局長俞強生叛逃美國的事件,凌雲因此被撤職,改由賈春旺出任國安部部長一職。賈春旺在這個職位上呆到九八年,三月轉任公安部長。
國安部是維護中共國家主權和利益的國務院職能部門,可以行使黨國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安機關偵查、拘留、預審、逮捕的職權,它除辦公廳以外下設﹕第一局(機要局),主管密碼通訊及相關管理﹔第二局(國際情報局),主管國際戰略情報搜集﹔第三局(政經情報局),主管各國政經科技情報搜集﹔第四局(台港澳局),主管台港澳地區情報工作﹔第五局(情報分析通報局),主管情報分析通報、搜集情報指導﹔第六局(業務指導局),主管對所轄各省級廳局的業務指導﹔第七局(反間諜情報局),主管反間諜情報搜集﹔第八局(反間諜偵察局),主管外國間諜的跟監、偵查、逮捕等﹔第九局(對內保防偵察局),主管涉外單位防諜,監控境內「反動」組織及外國機構﹔第十局(對外保防偵察局),主管駐外機構人員及留學生監控,偵查境外「反動」組織活動﹔第十一局(情報資料中心局),主管文書情報資料的搜集和管理﹔第十二局(社會調查局),主管民意調查及一般性社會調查﹔第十三局(技偵科技局),主管偵技科技器材的管理、研發﹔第十四局(技術偵察局),主管郵件檢查與電信偵控﹔第十五局(綜合情報分析局),主管綜合情報的分析、研判﹔第十六局(影像情報局),主管各國政、經、軍等影像情報,包括衛星情報判讀﹔第十七局(企業局),主管該部所屬企業、公司等事業單位。
國安部現任部長許永躍﹕中共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一九四二年七月生,河南鎮平人,其父許鳴真,一九四七年肄業於香港達德學院經濟系,後參加共產軍,一九八七年任國防科工委紀委書記。許永躍一九六○年畢業於北京市公安學校,一九七二年加入中共,歷任中共國科學院負責人和教育部長周榮鑫秘書,中共宣傳部副部長和文化部長朱穆之秘書,一九八三年任中紀委第一書記陳雲秘書,一九八八年任中顧委副秘書長兼中顧委主任陳雲辦公室主任(副部級),一九九三年任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省政法委書記,一九九四年六月任中共河北省委副書記,一九九八年三月任共產國家安全部部長。
中共公安部情報系統同國安部情報系統相比,公安部的情報系統資格要老得多。自從一九四九年中共建國開始,共產軍在接收各地政權時設立的軍管會,就是各地公安機關的前身。軍管會在當時的一項最主要任務,就是肅清潛伏下來國民黨特務,以及各種反抗中共政權的勢力。隨著共產黨政權的初步建立,軍管會中的治安機構也改名為各地的公安廳(局)。在黨國的中央政府裡,則設立了公安部,統管各省(市)的公安廳(局)﹔各省(市)的公安廳(局)再分管所屬地區及市的公安局。中共國第一任公安部長是羅瑞卿。原軍管會中肅清敵特分子及內部保衛的任務,是公安部設立後的主要任務,因此各省(市)的公安廳(局)都把分管這部分工作的部門列為第一處,當時稱為敵偵處﹔而在公安部裡則是第一局,也就是敵偵局。這,就是公安部情報系統的最初架構。
在敵偵處被賦予的七項職責中,並不包括對外情報搜集,它只負責肅清內部的敵人,負責偵聽、監測、追蹤、搜捕任何被派到中共國內部的海外敵特,此外也負責調查、偵破任何反抗當局的地下勢力。例如,在朝鮮戰爭時期,中共在全國範圍內發動的肅清反革命份子的運動,就是主要由公安部門執行的。
敵偵處後來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在多數省、市,敵偵處又按照分工不同分成兩個處、甚至三個處。一九八三年,中共國決定設立國家安全部,敵偵處的─大部份和中調部合併,組成了國家安全部。但是,各地的公安廳(局)至今仍然保留著原敵偵處的建制,並又逐步地恢復發展,到九十年代,已經形成了與國家安全部並列的又一大情報系統。這個系統,在職責上是同國安部重疊的,它也向海外派出專職或兼職的的情報人員,但搜集情報的重點仍然偏重海外敵對勢力向中共國的滲透。
* 共產軍總政治部
總政的一大職責是進行反情報作業,主要由總政下屬的保衛部負責。按共產概念,凡是威脅或對共產黨領導軍隊表示質疑的任何行為都被定義為廣義的政治案件,而總政當然地承擔了這方面的反間工作。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年,中共軍事法庭和檢察院受理的六百多起與低層官員有關的政治案件,其中涉及四百多人的三十五起被定性為「陰謀組織反革命小集團」的案件,就是總政的傑作。
總政下屬的聯絡部也從事秘密的情報活動,它將黨工特務改扮成商人安置到海外專事搜集有關台灣的信息,其主要對像好像是台灣的軍事人員。據報道,聯絡部特務都是些外表有教養、有經驗的中級共特,很難被常人識破。
*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現改為總裝備部)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有從事公開和秘密情報搜集活動的能力和職責,它在各省和生產軍用物資的十四個部門內都設有辦公室。該委員會負責軍事技術和武器方案的研究和策劃,並通過總參二部和國安部獲得所需的外國技術。由於有必要得到第一手的高科技知識,所以該委員會工作人員也會試圖竊取有軍事應用價值的外國技術,而派遣科學家以學術交流身份到海外搜集信息,則是它慣用的伎倆。
通常,國防科工委人員經常以新世紀公司幹員身份去美國和西歐購買和獲得那些標明不能出口的技術。成立於一九八六年的新世紀公司和保利技術公司實際上是武器進出口的軍事機構。具有同樣業務的另一表面獨立的公司,是下屬於共產軍總後勤部的新興公司。八十年代中期,新世紀公司就在波士頓非法購買和運輸了標明不能出口的船上航海設備。而名義上歸中共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管轄的保利技術公司,按其組織系統則是隸屬於總參謀部,它的現任總裁是賀龍之子賀平,賀的老婆則是鄧小平的女兒鄧榕。
新世紀和保利同以下公司有聯繫﹕
中共國北方工業公司、
中共國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
中共國國家造船公司、
長城公司、
中共國電子進出口公司、
中共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
以及中共國核能工業公司,
因此,當人們看到這些公司的字號時,那就意味著共產特務已經滲入到了你的身邊。
國防科工委用來獲取技術信息的另一方法是邀請外國專家訪問中共國,在美國鬧得沸沸揚揚的李文和核武洩密案,就是因為李曾多次去中共國進行裡通中共的「技術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國防科工委向來都慷慨大方地負責外國訪問科學家及家屬的所有費用,而中共方面參加外國來訪者特別會議的某些人,原本就是該委員會負責分析海外軍事科技應用與發展的情報所情報特務。
* 新華社
新華社實際上也是中共國的情報收集單位,共產國民在文革時期對此應有最深體會。當時,打倒了中共國政府官僚的毛澤東,就是利用新華社記者滲透到黨國的各個領域,控制並調動各造反派武鬥,從中謀取最大政治利益的。此外,幾十年來,中共國一直都在海外安置有數百名的記者,他們大量搜集敵對和友好國家的信息,並編發成「內部參考」等各種信息彙編,專供黨國副部級以上共頭決策參考之用,其情報間諜的背景也就不言自明瞭。
* 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部
共產統戰部歷來就有從事秘密活動和搜集情報的職責,其公認的義務就是策動非共產主義的非政府機構配合和貫徹中共國的對外政策。也就是說,它是一個通過秘密活動影響其他國家和組織、實現中共國對外政治目標的、主動進攻型特務機構。例如,它專事操縱海外華人組織在某一特定問題上遊說其所在國政府,哄騙海外華裔科學家攜服務國家的機密效力中共當局。此外,統戰部也從事秘密的情報工作,其特工在外交部第二外事局的掩護下工作。一般情況下,該部所招收對像僅限於同台灣或西方國家有聯繫的華裔中國人。
共產黨中聯部與統戰部的工作職責相類似,但其對像卻是所謂的兄弟黨共產國家和同情中共黨的組織。
四月二十九日摘自看中國網頁、中華評述再編輯整理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