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6, 2012

為什麼「一國兩制」不能失敗?

為什麼「一國兩制」不能失敗?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時香港主權回歸中國是全世界的焦點,但它只是人們預期中,早已確定程序的一個官式儀式而已。對於御駕征港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而言,卻是他領導中國的一個時代的開啟。即使在已經過去的時間裡,香港並沒有發生人們曾經擔心的變化,中共在香港問題上恪守本份,香港秩序基本依舊,市民對「一國兩制」信心增強,但香港未來之路依然漫長。

依照中共統治法理的邏輯,毛澤東領導奪取政權,為中共打下江山;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使國家走向富強。江澤民呢?雖然擊敗了「楊家將」、陳希同,中共文件、會議不斷強調「江核心」的稱謂不變,鄧小平去世又使江澤民擺脫了「兒皇帝」的形象,中共十五大上則順利建立個人班底,但這些都不足以樹立江澤民真正令人信服的威信。而香港主權回歸,是實行「一國兩制」的正式開始,如果以此模式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江澤民顯赫的歷史地位便奠定無疑。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九九七年把「香港回歸」在全國炒得那麼狂熱,江澤民也並不講究與英國的對等,親自率領龐大的代表團前往香港出席主權交接儀式,向全世界宣佈「江澤民時代」的開啟。

從已知的江澤民關於香港問題的說話,似乎可以顯示他的頭腦還算清醒,有望能有力糾正過去幾年中共過左的港澳政策。江澤民講話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他說並不怕其他勢力搞亂香港,最怕的是中共自己搞亂香港。可以說,他抓住了香港問題的本質。從錢其琛聲稱對香港反對派勢力「有容乃大」,到國務院港澳辦不斷強調大陸各部會、省市不可插手香港事務,表明北京的確試圖盡力保證「一國兩制」的實行。

當然,對香港前途具有信心,並不是基於中共領導人的承諾,或者一紙《基本法》的保障,而是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保證五十年不變並不符合中共的政治理念,卻符合中共的戰略利益(這也是中共為什麼一九四九年不「解放」香港的原因所在)。

「一國兩制」是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中共最大的戰略利益,江澤民如果能成功地領導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對中國的現代化無疑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亦會緩和與西方社會的矛盾,強化中共在亞洲的中心角色,同時對與台灣建構和平、合作關係起到良性的作用。

倘若「一國兩制」在香港失敗了,就國家利益而言,上述戰略目標都會逆轉;就個人而言,江澤民即使待在台上也是徒有虛名。

然而,即使「一國兩制」符合中共的國家利益,也是江澤民個人威信的需要,但能否真正良性地實行,仍然有許多值得懷疑的因素。

「一國兩制」固然是和平解決香港前途最理想的政治構想,但作為一種國家架構,能否使兩種制度(社會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兩種文明(東西方文明)在一個國家名義下共存,畢竟沒有歷史證明可行性。

何況,香港與中國大陸綜合力量對比懸殊,北京具有絕對的干擾、控制香港的能力。

在此情況下,北京是否可以真正能長期對香港放手?甚或對香港某些反對北京的聲音保持足夠的寬容?

可以不懷疑江澤民個人對香港問題的判斷能力,也可以相信江澤民個人實行「一國兩制」的意願,但他是否真正有能力阻擋大陸各種勢力對香港的侵蝕?

從近年中共口喊反貪污反腐敗口號越來越響,貪污腐化情況卻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來看,可見中共權力運行機制已經變形,很難相信中共在港澳方面的禁令能行之有效。

事實上,北京中央各部委、中央軍委三總部各兵種、各省市均有諸多勢力早已進入了香港,並多對自己在未來的角色雄心甚鉅,他們與北京領導層的關係又千絲萬縷,江澤民又奈他們何?

無論如何,香港主權的和平回歸,雖然其過程有鄧小平、趙紫陽的領導功勞,但最終在江澤民手中完成,也當給江在歷史上記上一筆。

然而,在慶祝主權回歸的狂歡之際,江澤民應當清醒:歷史給中國人留下的屈辱不僅僅是香港主權被他人佔領,而且被殖民統治的地方居然比自己管理的地方要成功太多。倘若香港主權回歸後出現衰落、混亂,豈不是中國人的第三重恥辱?從這個意義上說,唯有讓「香港明天更美好」才真正使中國人雪恥,也使江澤民時代確立。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寫於香港
一九九八年二月一日略作增補於紐約

後記

這本著作歷時一年終於完稿,首先得感謝多位提供資料、意見的師長和友人。

特別是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先生,不僅僅是他的《回憶錄》成為我們寫作時的重要參考資料,而且他多次接受訪問,使我們受益良多。

香港、台灣、大陸有關香港問題的書籍和報導,也成為本書寫作時的重要信息來源。有的書中已列明,如有遺漏,特致歉意。

即便如此,我們在此書完稿之後,並沒有請許先生或其他的香港問題專家過目,書中所敘述的事例和評論的觀點,如有出入或偏頗,全部責任都由我們承擔。我們樂於接受專家們和讀者的指正,以求在再版時減少謬誤。

何頻 高新
一九九八年二月十五日

作者

為了撰寫此書,何頻曾前往香港,參與香港主權回歸的採訪活動,歷時半年之久;高新則在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進行了中共與香港關係的專題研究

擁有豐富的資訊來源,不受外界政治壓力和個人政見影響的獨立分析,是何頻與高新著作可信度的保證,也使他們成為頗受歡迎的中國政治問題專家,經常在BBC美國之音、CTN等電子媒體和香港、台灣、日本、美國等地報刊上發表評論。

何頻與高新的著作暢銷經年,《中共「太子黨」》、《江澤民的幕僚》、《鄧小平之後的中國》、《鹿死誰手》、《朱鎔基傳》、《江澤民的權力之路》、《誰領導中國》等廣泛流傳於海內外,且被譯成多種語言。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